8月15日,鄂州市“七色花”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授牌签约仪式在鄂城区西山街道月畔湾社区举行。在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下,市委社工部、市检察院、团市委联合开展“实地参观+授牌签约+座谈交流”系列活动,以“七色花”为纽带凝聚司法、群团、社会力量,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全链条”新格局。
实地探访:社区里的“七色花”萌芽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走进月畔湾社区“七色花”未成年人保护基地。社区聚焦青少年需求,通过“青苗信箱”等渠道精准收集需求清单142条,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建立服务资源库,构建三阶递进式服务体系,组建“小小先生志愿服务队”,形成从守护关怀、能力培育到自主成长的长效帮教机制,助力青少年自我管理与社区融入。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更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前哨站”。

授牌签约:为保护基地注入专业力量
授牌环节庄重热烈。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吴丹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裕芬共同为月畔湾社区、菜园头社区“七色花”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揭牌,两块牌匾承载着多方协作的期待。

随后的签约仪式上,市检察院分别与武汉市探赋智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月畔湾社区、菜园头社区签署《“七色花”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各方职责,为基地规范化运行奠定制度基础。

座谈聚力:共绘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各方代表结合实践经验,围绕基地功能定位、资源整合、长效运行等核心问题建言献策,碰撞出诸多“金点子”。

社区实践有温度
文汇社区分享“观护帮教”实践经验:作为市首批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我们已顺利接收帮教对象,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计划。通过联动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疏导,组织技能小课堂培养实用能力,让孩子们在关爱中重拾前行力量。
菜园头社区分享“活动育人”经验:我们通过组织志愿服务、兴趣小组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参与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后续将重点拓展观护帮教功能,让社区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月畔湾社区亮出“精准服务牌”:我们为困境青少年建立专属档案,联动司法、共青团等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希望微心愿”满足少年儿童小小心愿,“模拟法庭”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暑假“爱心托管班”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这些活动既温暖了孩子,也拉近了与家庭的关系。
专业力量有深度
武汉市探赋智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从专业角度提出未成年人保护“五维体系”:预防是最好的保护,家庭是第一道防线但非唯一防线。我们聚焦情绪关爱、人际交往引导、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陪伴式教育及学习力科学培养五大方向,帮助孩子学会理性沟通、拒绝诱惑、主动求助,同时指导家长提升共情能力,共同筑牢防护网。
鄂州市予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聚焦“潜在风险群体”: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中职中专学生等可能发生问题的青少年群体——这类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关键期,易受外界影响。建议通过职业规划引导、深化法治教育、心理健康筛查等方式提前干预,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
团市委副书记徐健雄:一要精准分析成因,找准工作靶心。分析未成年人出现问题的环境因素,精准摸清其背后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深层原因,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二要强化资源统筹,破解现实难题。正视当前社区资源分布不均、支持力度与帮扶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共享机制不畅等现实问题,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三要坚持预防帮教,筑牢成长防线。坚持预防与帮教并重,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裕芬:我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一要正视形势,强化危机意识。未成年人保护不是“软任务”,而是关乎城市未来的“硬担当”,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工作。二要聚焦重点,精准靶向发力。紧盯低龄未成年人群体、高风险场所、重点时段。三是以案促改,完善长效机制。坚持个案切入,优化帮教基地的服务清单,确保帮教措施可评估、可优化,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挽救一片”。
未来可期:打造鄂州特色保护样板
未来,各方将以“七色花”基地为载体,持续探索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多样化帮教形式——通过法治教育、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帮助迷途少年重返正轨;联动家庭、学校、社区构建支持网络,推动司法保护与社会支持的深度融合;更将以鄂州实践为蓝本,提炼可复制的经验模式,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贡献“鄂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