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鄂州共青团 > 共青要闻 > 基层热点
【鄂城区】杜山镇:弘扬非遗文化,剪出文明乡风
作者:
【字号: 】   【复制链接】   【转发】   【纠错】   【打印】   【关闭】    2023年04月14日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美术项目,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始终在鄂州民间广泛流传,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美学价值。为增强传统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先台村团支部、妇联邀请鄂州市益赢雕花剪纸服务中心为村民带来活泼生动的雕花剪纸培训。

 红纸一张,剪刀两把,三折四叠,五修六剪,变化万千。走进杜山镇先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楼,剪刀的咔嚓声与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一起奏响了文明乡风交响曲。

 “李老师,能不能教我剪个‘春’,我想贴在窗户上。”先台村村民程丽芳谦虚地向鄂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国营老师请教。“好啊,回去以后你还可以教给家里的细伢。”这位鄂州市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爽快地答应了。



 “春”“福”等各式各样的文字、龙虾金鱼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千姿百态的花卉,村民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不一会儿功夫就创造出了赏心悦目的作品。“原来剪纸也没那么难,比抹牌有味多了,剪得好还能赚钱,我要好好学学。”平时爱打点小牌的村民胡开梅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鄂州雕花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俗称“花样”,是一代又一代的雕花艺匠和绣花女在岁月的历练和谋生的艰辛中传承和发展的传统美术项目。“在我眼里,雕花剪纸不是浮于表面的一项技术,而是蕴含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蕴含着喜悦和喜庆的氛围,蕴含着安静和平安的希望。”李国营说,“现在我想让她跟上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走进群众、服务人民是必经之路。”据了解,李国营已连续五年免费为村民赠送剪纸作品,用非遗文化剪出文明乡风,受到省、市多家媒体关注和报导,并被央视媒体平台推送。



“越是年纪大,越是怀念老旧的东西。雕花剪纸细时候都玩过,现在却越来越少。这类传统艺术是我们的文化瑰宝,牵系着我们的根和魂,绝对不能丢掉。我们热切地欢迎非遗传承人李老师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剪纸培训,为乡村振兴积攒更大的文化动能!”先台村党总支部书记范忠林说。

近年来,先台村注重以文化铸魂赋能,深入挖掘村史和村名来源,修订村规民约,投入200余万建设3个文化广场,完善健身场地设施5处,打造240余米的文化长廊,弘扬民歌、舞蹈、雕花剪纸等传统文化,营造团结和谐的文明乡风,提振起先台村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版权所有:共青团鄂州市委 地址:鄂州市市政府综合楼6楼 邮编:436000 联系电话:027-60830162 eztswxcb@163.com
鄂ICP备09006657号 Copyright © 2008-2023 技术支持:湖北翔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后台入口
218408 内容页访问计数